【县乡人大】延续文化根脉 激发古城活力——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全面助力揭阳古城保护建设
来源:揭阳日报、揭阳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2-08-30 17:31 浏览次数:6776 【字体: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走在揭阳古城,庄严肃穆的揭阳学宫、古老斑驳的禁城城墙、古朴雅致的中山骑楼街映入眼帘……随着揭阳古城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分布在市区老街巷、旧民居中一个个散发着浓浓古韵气息的历史文化建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的揭阳古城正焕发新的活力。成绩的背后,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上下对揭阳古城保护的坚守,也有着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聚力汇智、依法履职,为推动古城保护工作的不懈努力。

深入调研,摸清古城“家底”


“在1991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就有我们揭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揭阳古城自古以来是揭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保留着一大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榕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少鸾表示,对于榕城区来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推进古城保护活化利用,既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又是把历史文化名城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民生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

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3月牵头组建专家科研团队,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揭阳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古城的街区巷陌、水系池塘、祠宇民居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走访,全面摸清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家底”。榕城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进行走访调查,并召开多场专家研讨会,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比对、筛选和论证。

此次调研活动历时近4年之久,共完成文化遗产登记130多处、建筑物拍照存档1300张、碑刻匾额拓片108通,收集纸质文献87件、档案馆文献471页、清末至民国书籍刊物5本、揭阳民国时期报纸566张和照片7张、地籍卡(纸质)134张、地产档案(电子档)117份、铺面房契及契约等资料19张、揭阳古城历史地图8张,形成了近万字的调研报告,还将调研成果系统整理编纂成《揭阳古城》一书,预计今年下半年出版。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会委员孙道平是专家科研团队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团队队员几乎走遍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深入街头巷尾挨家挨户走访,根据历史文献,结合老百姓的一些记忆,反复考察论证,确保古城里每一处历史建筑的相关信息准确无误。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专家科研团队还发现了一批新的未获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丁日昌赐书楼、节孝流芳坊、清朝的牌坊构件……孙道平表示,这对于我们今后进行古城研究、保育活化、编制规划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宣传推广,古城保护深入人心


在全面助力揭阳古城保护建设工作中,榕城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动员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为古城保护建言献策。自2019年以来,榕城团的市人大代表在历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划转市直管公房产权给榕城区》《抓紧抢救揭阳古城濒危历史建筑》《恢复揭阳学宫东路奎观阁等构建物》等有关古城保护建设的建议共12件;同时,积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古城,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先后对《揭阳古城保护条例(草案)》提出意见建议达38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揭阳古城保护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出台后,榕城区人大常委会针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围绕古城保护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经过各级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揭阳古城保护建设工作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及高校师生的踊跃参与,揭阳古城的知名度日益提高。2021年11月,中山大学教授、专家一行专门到我市对古城进行实地调研,充分肯定古城保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表示将继续组织专业人才对古城展开专项调研。今年2月,由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文史领域专家组成的高校学者团队再次云集揭阳古城,先后实地参观古城里的相关文物,深入了解揭阳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为古城保护建设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随着古城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家住市区禁城脚的市民谢礼勋说,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古城的建筑得到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城保护的队列中来,特别是一些老建筑、老房子的主人更加注重自家建筑的修复和保护,这将有利于加深年轻一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