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面对面】全国人大代表陈旭斌:写好“水文章” 答好“履职卷”
来源:《揭阳人大》2022年第3期 总第7期 发布时间:2022-11-29 09:40 浏览次数:1991 【字体:

陈旭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


作为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型代表,陈旭斌注重发挥专业所长,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努力以精准数据和客观情况反映实际问题,积极为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等问题发声。他认为,只有用心用情用力实地“走”出来的建议,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民生纸”和“请愿书”。五年来,他共提出了《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完善水利基础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加强基层生态环境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水文化建设的建议》等10多项建议。



 近日,陈旭斌接受《揭阳人大》编辑部“人大代表面对面”专访,畅谈自己的履职感受。




《揭阳人大》编辑部:今年是您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年,回顾过往点滴,还记得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时的心情吗?在这五年当中,哪些画面您印象最为深刻?


陈旭斌代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我心情既激动又复杂,因为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2018年的那个春节,我过得紧张又忙碌,到处请教领导、同学,并到农业局、农办等部门查资料拟题材、找热点出意见,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第一份建议《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的建议》诞生了,我带着像赴京赶考一样兴奋和忐忑的心情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也是这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我们广东团的审议。当时的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在分组讨论结束后,总书记同广东团代表逐一握手、问候。当总书记握着我的手时,我的脑海里霎时间迸出“河长制”三个字,我激动地说:“总书记好!我是广东揭阳的一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开完大会回去我要贯彻落实好‘河长制’。”总书记听完,亲切地回应:“好啊!好啊!李希书记就是你们的总河长!还有‘湖长制’,还有同志建议弄个‘湾长制’,很好很好!”总书记的回应让我倍感振奋,那个珍贵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心中,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决心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履职尽责,一定不辜负中央期望和全市人民的重托。


《揭阳人大》编辑部:贯彻落实好“河长制”就这样成了您对总书记的承诺,那后来您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个承诺的呢?


陈旭斌代表:我对“水文化”“水治理”有着较深的情怀,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河(湖)长制”这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我的老家在揭阳市登岗镇,中漓溪流经此地,小时候溪水清清、景色宜人,但几年前水污染很严重,水浮莲密密麻麻,把水面遮盖得严严实实,恶臭飘散、刺鼻难闻。实施“河长制”不久,老家门前那条溪发生了巨变,水清了、岸绿了……在基层走访调研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群众赞扬“河长制”,老百姓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中漓溪的变化就是我市贯彻实施“河长制”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河长制”实施之后,许多河流都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河长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1年度考核结果为良好,较2020年考核名次进步了2名。作为来自水利系统的代表,在推动实施“河长制”方面,我主要是通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大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的建议》《完善水利基础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这些建议也都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并落地实施,助推了我市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揭阳人大》编辑部:您刚才提到中漓溪,我们注意到您2019年接受《中国水利报》的专题采访也提到了这条溪,能给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陈旭斌代表:中漓溪开挖于1975年,上游段在潮州潮安区境内,流经揭阳登岗、砲台两镇汇入榕江,主要承担潮安区和桑浦山北侧排涝排洪任务。同年代还建有数座跨河大农桥以满足水利和农业生产需要,其中的西三桥因受强台风影响,三个桥墩被冲垮,桥面中断,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地村委会只进行简单修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地群众对于桥梁的修缮呼声强烈。2018年底我到乡镇做农村水利调研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就一直放在心上。2019年3月全国人代会期间,《中国水利报》的专题报道从侧面客观反映了潮州揭阳两市的“河长制”实施成效,借此机会,我积极向潮揭两市市长汇报这个报道,同时也反映这条河流(该河管辖权为潮州市)的历史现状、西三桥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群众的所呼所盼。在两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缺口资金很快就补足了,不久后桥梁的重建扩建工程完成,造福近十万村民。我想,这座新桥不仅是一座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的民生桥,更是一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它的建成,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当好人民群众“知心人” “暖心人”的信心与决心。


《揭阳人大》编辑部:前面您提到您对“水文化”有较深的情怀,我们也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水文化建设的建议》。当前,揭阳正紧扣省委赋予的发展定位,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产业强市,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陈旭斌代表:水是一座村庄、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脉,决定着兴衰发展、规模走向和精神文化生成。揭阳自古便是一座浸润如玉、钟灵毓秀的“岭南水城”,素有“水上莲花”之美誉,“水”就是揭阳的深刻印记。省委和市委作出打造活力古城滨海新城产业强市的部署是高瞻远瞩的,我认为,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打造活力古城滨海新城产业强市的有力抓手。我们要涵养“水”的情怀,做足“水”的文章,以“水”为魂把古城与新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城市与乡村串联起来,推动揭阳高质量发展。同时,建议要建立水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大力推动水利风景区、水利博物馆、科教示范园等建设,充分发挥其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的功能;要加大基层水利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引进水利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水文化建设,促进交流与合作,还要加大水文化宣传力度,从而推动形成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揭阳人大》编辑部:您提出的建议大部分都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在提出高质量建议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吗?


陈旭斌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式。如果说有什么心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百姓呼声、全面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才能提出高质量建议。以《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为例,2018年我参加多个乡镇的雨污分流项目技术审查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走访,我发现农村不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冗长,照搬城市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方式,有悖农村实际情况,不仅影响了资金使用进度,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该如何推进农村项目建设流程简化。2019年,我到市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开展调研,获悉当时惠来县开始试行由“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并且实施效果很好,简易项目“直包到匠”后,一条村路从立项到竣工不到两个月就完成。而后在多次深调研中,我将农村项目建设流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了建议正式提交全国人代会,后来该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高效办理,并在国家层面推广,这也使我履职信心倍增。五年来,我提出的10多项建议,大部分都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落地实施。可以说,每一份建议都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晶”,也都是来自群众真切的“呼声”,这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代表建议,从前期调研、精心打磨、正式提出,到精准交办、扎实承办、跟踪督办,再到切实解决问题,都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揭阳人大》编辑部:回顾您的履职经历,您对“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陈旭斌代表:如何更好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一方面,我注重发挥专业优势,立足本职岗位,助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不论是进行小型农田水利、榕江大围加固、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管理,还是落实中小河流治理整治,以及近期参与的美丽圩镇创建工作,我都尽我所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我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这个身份,牢记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积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学习培训、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走访群众、进联络站接待群众等多种形式,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过程中,紧贴地区发展实际,切实将基层的心声带到全国人代会上,努力让“国之大者”与“民之切者”同向聚合、让国家发展的“大图景”与千家万户的“小愿景”交相辉映,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陈旭斌代表亲切和蔼、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他的履职故事。五年的时光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把沿途的点滴故事串联,涓滴汇流,奔腾向海。他说:“一日为代表,终身在履职”,虽然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历程接近尾声,但是陈旭斌代表对民生的情怀如水一般在流淌,他与水的故事也依然在续写……